良种密植 作物管理提升玉米产量

首页    公司动态    良种密植 作物管理提升玉米产量
 

 

*可以通过缩小行间距来管理更高的植株密度。

*随着植株密度的增加,每个根系的大小会显著减小,这增加了对更好作物管理(尤其是肥力管理)的需求。

*在较高的植株密度和/或较小的行间距下种植玉米时,选择对这些更密集的管理措施有正向产量反应的杂交品种非常重要。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玉米产量大幅增加,这主要得益于遗传改良和更好的作物管理。粮食产量由每亩植株数、每株籽粒数和每粒重量决定。在这三个构成粮食产量的要素中,种植者最能直接控制的是每亩植株数。籽粒数和粒重可以通过适当的肥力、杂草、害虫和病害管理来间接管理,以优化植物健康,同时天气也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全球玉米产量最高的美国,玉米平均种植密度为每亩略低于5200株,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每年增加70株/亩。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美国玉米的平均种植密度将在15年内达到每亩6200株,30年内达到每亩7200株。

行间距变窄

 

如今,美国绝大多数玉米都是以76.2cm的行距种植的,较窄的行距通常被定义为任何行距或行距小于76.2cm的配置。

 

最常见的较窄行距包括50.8cm和38.1cm的行,以及间隔19.05cm的双排宽窄行(行之间为57.15cm)。较窄的行距可用于增加行内植株间距,以减少植株密度过高造成的拥挤,从而使作物更好地利用可用的光照、水分和养分。

在每亩7200株植物的相同植物种群下,与76.2cm行距相比,50.8cm行距的植物株距更大。

2017年和2018年,在伊利诺伊州的约克维尔和香槟,六种商业化的迪卡杂交玉米以76.2厘米和50.8厘米的行距,按每亩6200株、7200株、8200株和9200株的密度进行种植。

更好的作物管理

 

减少行内植物株距的管理系统,如:更宽的行距和更高的种植密度,会减小根系的大小。平均而言,每亩增加1000株植物,根系的大小就会减少15-18%。然而,当以50.8cm的行距种植时,较大的植株间距使根系的大小增加了22%。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个植物的根系大小会减小。

在种植密度一定的情况下,50.8cm行距比76.2cm行距的玉米根系更大。

在较高密度的植物种群中,不仅有更多的植物需要营养和水,而且每种植物的根系也明显较小。在这种更密集的生长条件下,作物的肥力变得更加重要。正确的肥料类型和施用方法,在正确的时间将营养物质直接放入根区,可以增加根系吸收和利用这些营养物质的可能性。

雨生云基于数字化与遥感技术的作物灌溉决策方案和水肥精准调控管理平台,实现水肥精准施用和作物长势实时监测。

选择正确的品种

 

杂交种对植物种群和较窄行距的反应差异很大。杂交种的植物结构和叶片特征也各不相同。了解哪些杂交种更能耐受更高的植物种群和更窄的行距,以及这些杂交种所具有的植物生长和叶片特征,将有助于引导育种工作,以选择在这些管理系统中表现更好的杂交种。

 

在较窄的行距和较高的植物种群中产生更高产量的杂交种往往具有以下植物生长和叶片特征:

1)更大的地上生物量

2)高叶面积指数

3)直立叶、薄叶、少叶品种

2017年和2018年,伊利诺伊州约克维尔和香槟种植的六种玉米杂交种的平均粮食产量受玉米植株数量和行距的影响。

2017年和2018年,在伊利诺伊州约克维尔和香槟种植的六种迪卡玉米杂交种,在76.2cm行距下种植6200株,而在50.8cm行距下种植7200株,两者之间的粮食产量差异。

 

智慧农业 选择我们

 
 

 

2025年3月25日 16:21
浏览量:0
收藏